“新疆城變”系列報道之一
  ?? 編者按 新疆各地城市經濟的發展從早年趨於同質化,到現在突出“五化”同步,差異化發展、組團式發展、產城結合發展,每一步的邁出都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、經濟發展、民生改善註入新的活力。尤其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至今,很多城市二、三產業繁榮發展,經濟結構不斷優化,資本、技術、勞動力、信息等生產要素聚集效應明顯。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、自治區黨委八屆七次全委(擴大)會議的召開,標志著新疆在新時期新階段邁上了新徵程。現在的新疆,正在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長遠競爭力;現在的新疆,“堅持發展成果惠及各族群眾”、“堅持開放戰略”、“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”等工作內容正在被具體化。從今日起,本報推出《“新疆城變”系列報道》,關註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的新疆新型城鎮化進程,力圖展現新疆城市經濟的發展軌跡和未來前景。
  亞心網訊(記者 賀江 劉毅 丹江水)庫爾勒市因盛產香梨被稱為“梨城”;現在,把這座城市稱為“橋城”同樣準確。
  目前,庫爾勒市共有梁橋、拱形橋、立交橋等大小橋梁40多座,隨著“三河貫通”工程繼續推進,未來,庫爾勒市將擁有80餘座橋梁,成為全疆擁有橋梁最多的城市之一。
  如果說香梨給予了庫爾勒印象中的甜美,那麼,橋則賦予庫爾勒以現代化氣息。從“梨城”到“橋城”的變遷,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打造新疆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過程中發生的巨變。
  橋,連接新老城
  “獅子橋、葵花橋、建國橋、建設橋,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,庫爾勒的橋屈指可數,現在,橋多得叫不過來。”7月6日,庫爾勒市市民杜先生感嘆道。
  行走在庫爾勒市,橋,連接著老城區、南市區、開發區;橋,又把一個個區域合為一體。這種規劃的好處在於,讓人隨處可以感受到城市功能區的存在和便捷的生活。
  “不同的發展理念對城市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提出了新要求。要實現這一目標,城市經濟結構調整和功能完善必須要先行。”巴州黨委常委、庫爾勒市委書記薛斌認為,區域中心城市要承載更多的城市功能,發展城市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是核心工作,得讓城市在更大的框架內由單核發展向多核發展轉變。
  一項工程在這一背景下開始實施——“三河貫通”。
  “三河貫通”是庫爾勒市從2012年開始,將已有的孔雀河、杜鵑河、白鷺河橫向連接,在水系經過的地方規划了上水城、生態城、幸福城三個新的發展組團。
  庫爾勒市城鄉規劃管理局局長查新軍介紹,老城區、南市區、開發區是中心城區的三大組團,它承擔城市發展的不同職能但功能又相互聯繫。老城區是行政中心,開發區集聚工業企業,南市區是原來的城鄉接合部和棚戶區,現在劃分為上水城、生態城、幸福城三個小組團,今後將成為庫爾勒市的商務、文化、金融中心。
  在庫爾勒,記者並未感到一座城市因擴張出現的割裂感。登上城東的龍山,可以清晰看見城市各組團被“三河貫通”後的河道串聯起來,河水像血液一般,流過橋梁,滋潤著城市機體的每個組織。人在不知不覺中踏入新區域,不論身處老城區、南市區還是開發區,隨處可見商超、賓館、餐廳等配套產業。
  再看規劃圖,庫爾勒市“一城三區”規劃,改變了傳統城市“攤大餅”式的環狀擴張模式,在老城區的各方向佈局新的發展區域,形成各自特色,每一個特色都被橋連接著。
  現在的庫爾勒高樓林立,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前來投資興業。一組數據顯示,2011年至2013年,庫爾勒市國內生產總值從429億元跨越到653億元,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近10億元,在全疆縣級市中位居前列。
  水脈成為庫爾勒市組團發展的筋絡,橋成為組團間協調並肩發展的必經之路。  (原標題:新疆庫爾勒:從“梨城”到“橋城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38juzm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